27/10/2010

China Census

China census

07/10/2010

中策组研究:新一代高学历高失业 80后起薪贴近贫穷线

< 转自wise news>
信报
2010-10-7

行政长官曾荫权在去年《施政报告》中提及关注到社会欠缺流 动,令青少年迷失方向;然而,一年将过,香港年轻一代的躁动与不安,却未有消除,相反不断滋长。据了解,政府内部分析, 认同现在年轻一代是欠缺了公平的机会。曾荫权早前亦特别会见「80 后」年轻人,以示关注年轻人问题及聆听他们的声音。
究竟曾荫权在下周三推出的施政报告中,能否回应「80后」的社会问题,且拭目以待。《信报》由今天起,一连五天推出施政 报告前瞻系列;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希望《施政报告》能够回应社会的诉求。
高铁事件以至年轻人连串抗争,令特区政府不敢漠视「80 后」现象。中央政策组在今年初委托三间大学同步进行《香港之八十后世代:其形貌及境况》研究,其中由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助理教授吴 晓刚负责研究揭示,80 后没因教育水平提高而得到更多就业机会,反而面对高失业率、低起薪及工作不稳定等问题,政府极需开创新专业职位及改革教育,以协助80 后面对挑战。
11.84%失业冠绝年龄层中央政策组委托三间大学研究「80 后现象」,包括吴晓刚、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赵永佳,以及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助理教授(研究)傅景华,由中策组非全职顾问、港大 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教授叶兆辉统筹。
早于7 月,三间大学的研究者已向中策组汇报研究结果,本报多次向叶兆辉询问研究结果,但对方指要待他向政府申请。本报仅从中策组网站,找到由吴晓刚负责的报告。
有关研究是基于1981 至2006 年的人口普查╱ 中期人口普查和2007 年住户抽样调查的数据。研究发现,80 后(生于1980 年或以后)青年为90 年代高等教育扩张的主要受益人,比起以前的同龄人,他们享有更多教育机会。
2006 年数字显示,39.75% 的18 至22岁人士曾接受高等教育,相比1981 年同龄层人士只有7.46%受过高等教育。
然而,教育水平提高,不代表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及中产生活,青年人的失业率随时间增长,包括大专以上毕业生,80 后的情况尤其严重。同样以18 至22 岁人士计,他们在2006 年的失业率,高达11.84%,冠绝其他年龄层,其次为23 至27 岁人士,失业率亦达6.36% ,而在1981 年,18 至22岁人士的失业率仅为3.87%。
即使受过高等教育的80 后比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更易找到工作,但能担任管理或专业工作的机会却比以前的人少很多,愈来愈多的人集中在辅助专业和文职,甚至销售或服务性工作。相对 总体劳动人口,青年人的收入更随着时间下降。数字显示,在1981 年,18 至22 岁人士赚取整体工资中位数的八成,有关数字在1996 年跌至六成,在2006,18 至22 岁人士更跌至收入只得工资中位数五成六。研究指出,此水平已直逼贫穷线(工资中位数一半),当中教育程度低人士,情况更恶劣。
专业职位少政府响警号
研究认为,青年面对的关键问题并非缺乏向上流动机会,而是高失业率、低起薪及不稳定工作,拖长他们从学校到工作的过度, 比前人所需时间更长,导致愈来愈多青年人推迟结婚,甚至婚后与父母同住。研究者认为80 后的问题并非香港独有,而是与经济发展过程有关,管理和专业职位跟不上迅速扩大的高等教育之故。
至于被社会人士称为80 后的抗议事件,研究者认为这种激进行为并非直接针对年轻一代面对的社会经济困境,但其激进行为已为政府响起警号,政府应正视他们的关注和需要。
「80后」研究重点
• 80后比起以前的同龄人享有更多高等教育机会:2006年,39.75%的18至22 岁人士曾接受高等教育。1981年,同年龄层的人士只有7.46%受高等教育。
• 80 后高学历, 但高失业率: 2006年,11.84%的18至22岁人士失业;6.36 % 的23至27岁人士失业。1981年,18至22岁人士的失业率仅为3.87%• 没证据显示「80后」代内和代际间流动减少,但从学校到工作的过度比前人更不稳定。
• 收入随着时间不断下降:2006年,18至22岁人士收入只得工资中位数五成六,直逼贫穷线,教育程度低者更恶劣。在1981年,18至22岁人士赚取整 体工资中位数的八成。1996年,18至22岁人士赚取整体工资中位数六成。
• 80后相对「80前」多不倾向认为自己处于社会较高层,但他们对工作及生活满意度与其他组群相若。
• 「80后」内部差异大,没证据显示他们已发展为具有独特价值观和政治取向,但倾向形容自己的政治取向为「开放」,多于「保守」。
资料来源: 《香港之八十后世代:其形貌及境况》研究80后今年
社会运动事件
1月1日:泛民举办「还我普选权」元旦大游行,以中联办为目的地,游行至尾段,约200名80后青年包括社民连成员拒绝 离去,并推倒铁马,场面混乱。
1月6日:在立法会财委会审议拨款约600亿元的广深港铁路香港段期间,一班「80后反高铁」青年发起四日三夜反高铁苦 行,以26步一跪的方式由上水苦行至中环(26步寓意香港高铁全长26公里)。
2月15日:农历新年期间,一班80后青年趁身兼行会成员的乡议局主席刘皇发到沙田车公庙求签时,与对方打对台。
5月16日:公社两党发起五区请辞运动,启动变相公投,不少80后青年网上发起支持;投票当天,有80后自制标语,在街 上呼吁市民投票。
5至6月:特首曾荫权发起政改起锚运动。6月7日,曾荫权亲自落区宣传,遭到多名80后青年与社民连成员包围,并以「超 错!」「取消功能组别」等口号回应。
6月上旬:有80后青年成立80后反特权青年。
6月24日:立法会审议政改方案。反对通过方案的80后一直守候在立法会门外,得知结果后发难,试图堵塞交通,但随即被 警方抬走。

资料来源:本报资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