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2011

單身80後申公屋飆一成

申請公屋的單身「八十後」愈來愈多,公屋單身申請人中,三十歲以下的申請者佔近四成半,有七千八百名青年是去年新登記,升幅逾一成;四成「八十後」申請人更具有專上學歷。房委會將於下周二討論非長者單身申請者配額及計分制的運作,有委員建議放寬配屋限額、增加公屋建屋量,以應付需求。

截至去年底,公屋輪候冊上約有十四萬五千宗申請,其中非長者單身申請者有六萬零三百人,當中四成四為三十歲以下。至於新登記方面,在去年四月至十二月底的九個月內,三十歲以下單身申請人新增七千八百人,較○九至一○年度全年的七千個新申請,增加逾一成。

去年有一千二百零八名非長者單身申請者透過配額及計分制獲配公屋,平均輪候時間為二點三年;但過去四年並無三十歲以下人士經此制度下獲配公屋。

非長者單身申請者中,一成半有家人居於內地,當中五成三打算在家人來港後「轉隊」,主要轉為家庭申請類別。因為配額及計分制申請者「轉隊」時,可保留所累積輪候時間的一半,最多為一年半,變相是「排定隊」,縮減日後的輪候時間。

三成四是學生

因應社會關注單身青年申請公屋問題,當局也特意調查及分析單身青年申請者的個人狀況,發現當中有三成四是學生,具有專上學歷的人也達四成。不過,單身青年中有三成人的入息事實上已超越輪候冊入息限額,料在編配公屋前會被列為取消個案。

對於單身申請者愈來愈多,政府消息人士表示,當局無意放寬單身人士上樓的限制,並認為有需要加強宣傳教育,冀年輕單身者知道「排隊」時間一般要十年八年,多年後他們的入息或已超過入息限額。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楊倩紅認為,非長者單身申請者為數不少,建議當局應配屋限額由現時的二千個,放寬至三千個。另一委員林翠蓮則指,針對單身青年住屋的問題,公屋未必是最佳的解決方法,因入息限額放寬程度有限,青年一旦大學畢業便很容易超越入息上限,因此建議當局加快推出「置安心」,為他們提供多一個選擇。

成員文裕明認為,由於政府停建居屋,斬斷青年向上流動的階梯,令大批青年申請公屋,務求「買個機會」上樓,政府必須負上責任。

資料來源:星島日報 2011-03-11

07/03/2011

星港比併 港80後結婚就業俱難 普遍遲婚 副學士就業率遠低

本港80後躁動不安,即使政府派錢也無助解決就業和置業艱難等長遠問題,反觀競爭對手新加坡 ,其80後相對穩定。本報綜合兩地80後社會數據,發現本港青年普遍遲婚、升大學比例低,副學士就業率僅三成,遠低於星洲達七成副學士就業;本港15至29歲青年的失業率也較高。港大學者指星政府對人口問題「準備比香港好」,透過多元化升學 途徑及資助置業,紓緩80後的不安。

本港80後對社會不滿的現象近年引起廣泛關注,人口和社會資源相若的新加坡,80後不滿情緒則明顯較少。曾替中央政策組 研究80後的港大社會工作及行政學系教授葉兆輝,接受訪問時表示,星港社會同面對社會流動性低及人口老化等問題,但星洲在政策上準備較好。

升大學比率 星高逾6百分點

以本港80後最關心的升學為例,葉兆輝說,本港過去10多年來將學生升讀資助大學比例維持在18.5%,但新加坡高達25%,較本港多6.5個百分點。新加坡政府更計劃,在2020年將適齡學生升讀大學比例增加至35%,稍後將創立新加坡科技及設計大學和新加坡科技學院。

本報比較兩地多項社會數據,發現星政府的大學支出近年急升,由2004年的47.3億港元,升至2011年的194.59億港元。但本港大學資助委員會的撥款,8年來只維持110億至120億元,終被星洲超越。新加坡的教育制度除大學本科外,另設與本港副學位相似的理工學院文憑課程,作為另一升學途徑,其畢業生就業率高達68.5%。不過,香港副學士的就業率只有35.9%,另有57.5%學生選擇繼續升學,出路不廣。

此外,新加坡15至29歲的失業率也比香港低,在2008年新加坡八十後失業率下跌至5.2%,比香港的5.42%稍低。

葉兆輝認為,本港80後除欠缺升學空間外,住屋問題也是怨氣根源,「現時樓價高企,80後想結婚生仔也要先花很長時間儲首期,令他們被迫推遲婚期」。本港的結婚年齡中位數男性是31.1歲、女性是28.4歲;新加坡的結婚年齡比香港早至少1.3歲,當地男性結婚中位數是29.7歲、女性是27.1歲。葉兆輝續稱,本港80後即使成功買樓結婚,也擔心成為「樓奴」而對未來欠缺安全感,但新加坡則有八成人住在由政府興建的組屋,讓年輕結婚夫婦優先購買,加上其鼓勵生育的政策,令新加坡80後可安居樂業。

學者:星洲多元發展 免經濟單一

葉認為,星政府的危機感極大,「意識到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源」,所以大力投資教育,積極發展服務業、高新科技產業等,避免經濟過於單一。本港經濟卻仍以金融為主,「經常諗點靠內地打救」,認為港府應有解決問題的決心,投資專上教育、發展六大產業等。

資料來源:明報 201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