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樓價節節上升,部分樓盤更超越1997年的水平,可是「80後」大學畢業生的起薪點竟然反其道而行,手上擁有的學位大幅貶值。回歸12年,2009年畢業生平均起薪點竟較97年還要少4%,即使與98年金融風暴低谷相比,09年畢業生的起薪亦僅較98年畢業生多1%,即每月只多166元。大學生起薪的增幅與過去12年的本地生產總值、公務員起薪加幅,可謂「完全脫軌」。
與公僕薪酬加幅「完全脫軌」
曾幾何時,大學生被捧為「天之驕子」,手執一張「沙紙」,是「搵到份好工」的保證。雖然香港回歸後火速發展,本地生產總值由1997至2009年的12年間增加了兩成,近年樓價更屢創新高,惟大學畢業生的起薪點卻每况愈下。
根據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自回歸以來的數字,09年畢業生的平均年薪僅得16.4萬元,即每月13,667元,這較他們12年前畢業的「師兄師姐」、即97年的畢業生年薪17.1萬下跌4%,97年每名畢業生的平均月薪為14,250(見圖)。
不過,減薪現象主要來自私人市場,政府工似乎未受影響。廣受大學畢業生歡迎的政府二級行政主任(俗稱EO),97年起薪為20,865元,12年後起薪點增加10%,09年入職EO的月薪達22,985。
人力顧問﹕大學學位增加所致
中原人力資源顧問董事總經理周綺萍認為,09年畢業生起薪「衰過97」是大學生數量大增所致,她指《施政報告》建議增加大學學位,會進一步拖累日後大學生起薪。「以前只有7間大學有畢業生,現在連副學士讀完都駁到上大學,供應多了很多,年輕人可透過不同方法拿到學位。」
過去20年,受資助大學學位一直「封頂」為14,500個,但今時今日,提供學位並非資助大學的「專利」,自資界別合共提供約3200個一年級學士學位課程學額及約2000個銜接課程學額。
周綺萍認為,除了供應增加,畢業生的質素參差亦是另一「減薪」原因:「我聘請一個排名榜末的大學生,真是當他是中七生看待,他們的語文能力、工作態度、與人溝通、相處能力大不如以往的大學生,僱主也不想加他們的起薪點。」她說,現今手持學位的畢業生會感到氣餒,但畢業生要調整心態,「不要再以為自己很了不起」。
此外,新生代的畢業生無論來自那門學科,也難逃起薪點減少的「厄運」,其中修讀工程、科技、理科的更屬重災區,畢業生薪酬較97年下降一成半(見另稿)。
工程科技理科重災區
較「幸運」的是醫科和修讀教育的畢業生,12年來起薪只是減少約4至5%。
合眾人事顧問總經理蘇偉忠分析,由於醫療和教育一向可免受經濟或私人市場影響,行業需求亦不會因為經濟起跌而萎縮,加上醫、教兩個界別的「大僱主」均是政府或政府資助機構,令這批畢業生受「庇蔭」。
工程師薪酬插水 畢業生轉行金融
【明報專訊】1990年代,本港不少大型工程上馬,手執工程學位可謂無往而不利,工程系大學生被視為高人一等,97年工程系畢業生起薪高達14,166元,僅次於醫科、教育等專業。好景不常,09年工程系畢業生起薪跌至11,833元,薪酬在一眾科目中排名「尾二」,僅高於讀純理科的畢業生。
不再吃香 收生要求降
不少高中生選讀大學科目時會考慮就業前景,吃香的行業受尖子歡迎,收生成績也水漲船高。以科大的土木工程系為例,97年收生成績為高考3科「BBC」,是該校第二收生高的學科,僅次於會計系。09年該科收生已跌至「CDD」,與收生要求一向較低的純理科相若,反映工程系收生成績和畢業生薪酬待遇均不復當年勇。
曾參與五區補選的大專2012成員黎敬輝,去年畢業於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科,首份工作月薪1萬元。他說,香港工程界前景欠佳,晉升緩慢,加上工作環境不理想,又時常要返內地工作,令不少畢業生拒絕入行:「當年我班同學約有七成都已轉行,多從事金融工作。」他表示自己對政治興趣大,故連他也正在「轉行」,找一份與政治有關的工作。
黎敬輝指出,工程界有「人滿之患」,供應多導致薪金偏低。根據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數據,97年的工程及科技畢業生只有3100人,09年則有3700人,增幅達兩成。
09年畢業生﹕入職7000 日做11小時
【明報專訊】現職雜誌攝影助理的港大理學士畢業生林松澧坦言,去年畢業後幾經轉折才找到現職位,入職薪酬只約7000元,更需每天工作11小時,但他不氣餒,自知經驗淺,決定由低做起,現薪金已調升至約萬元。
24歲的林松澧慨嘆,自己雖對攝影有濃厚興趣,但在傳媒業沒有經驗,故畢業後3個月寄出6封求職信全沒回音,只有現職雜誌社以低薪聘請,唯有「慢慢做再找新工」,他慶幸工作逾半年,薪金已獲調至約萬元,但「每次聽到朋友入職薪酬過萬便會有點難過」。
「連家用也沒法支付」
他直言,高考時理科成績理想,所以在大學主修生物化學,但因課堂沉悶、考試多靠背誦,令他對從事研究工作漸失興趣,最後於三年級副修新聞學科,期望畢業後於攝影行業發展,無想到前景這麼不明朗,「這麼少的薪酬,連家用也沒法支付,我也覺得自己很差」。
96年畢業生﹕加薪快 幾年達2萬元
【明報專訊】1996年畢業於科技大學會計系的的立法會議員李慧琼,當年獲六大會計師行發出聘書,薪酬劃一為1萬元左右。她說:「那時我們會計學生的起薪雖然不及其他科的畢業生高,但那個年代只要是大學生,加薪速度也很快,幾年後便可以有逾2萬元,那年畢業的同學,幾乎人人也不愁無工做。」
她指出,09年的大學生薪酬較97年還要差,反映學位大幅貶值,亦與大學生畢業生人數增加有關。她認為,大學生起薪減少之餘,每年的加幅少才是致命傷,即使工作了五六年,薪酬仍未能突破二萬大關,令一班擁有學位的年輕人,也會傾向埋怨社會,不滿未能「向上流動」。
How does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universities and programs affect the job market for graduates?
ReplyDeleteRegard Perhotelan
The topic informs students about problems with the situation the 2009 graduates encountered-when the general economy went poor. Thus many got paid extremely low. Still, to aid such students exploring through uncertain realities, accessing Dissertation Help Online could alleviate scholarly stress. Providing guidance on doing quality research while ensuring them in spite of a negative world stay on course helps.
ReplyDelete